2001年10月23日,第一代iPod问世,令苹果“起死回生”;
2007年6月初,苹果发布革命性产品iPhone,移动互联网到了黎明破晓时分,这意味着手机“智能化”,也意味着手机像电脑一样需要CPU、GPU等数据处理器。
5个月后,谷歌推出了第一版开源的安卓操作系统,高通推出首款骁龙处理器骁龙S1。
值得留意的是,iPod、iPhone、骁龙S1均在Arm的架构上完成设计。
“iPhone时代”开启意味着移动电子设备大行其道,这也导致英特尔x86架构“露出马脚”。在移动设备上,消费者对新诉求是功耗低、省电、续航能力强,这恰恰是x86架构的短板、Arm架构的长处。
Arm架构随后在手机SoC系统级芯片上进一步流行。不过尽管如此,它还是不能在电脑产品上与英特尔匹敌。
然而,移动设备的数据处理功能越来越强大。
2008年,MacBook Air问世;2010年,iPad问世。在这些具有“划时代”意义的设备上,Arm芯片再次被芯片设计行业所认知。
不仅如此,苹果还悄然成立了“苹果硅”,这意味着它进行了业务转型,在芯片供应链上进行了实力巩固,把研发芯片的能力从外包商处夺回、建立了自己的竞争力。
尽管英特尔、三星曾经为苹果提供Mac、iPod Touch、iPhone 3GS、iPad等一系列产品的核心处理器,但苹果却在逐步摆脱它们的制约。
Arm提供的芯片架构,是“苹果硅”成立的基石。
2010年,在iPad问世的时候,苹果首次用上了自研的A4芯片;2016年,苹果初代无线耳机AirPods搭载了其自研W1芯片;
2017年9月,苹果推出面向iPhone的首款自研AI仿生芯片A11 Bionic;
2019年3月,苹果时隔三年发布的新款AirPods采用了全新H1芯片,加强了无线连接表现和续航能力;
2020年6月,苹果又宣布将在Mac产品引入自研Arm架构芯片,预计从英特尔芯片到苹果自研芯片的过渡期为两年;
2022年3月,苹果宣布其主机Mac Studio用上M1系列旗舰版芯片M1 Ultra;
2023年6月,Mac Pro搭载M2 Pro和M2 Max,苹果Mac产品全线应用自研芯片。
2023.9.15
北京时间2023年8月22日凌晨,Arm的招股书“千呼万唤始出来”。
在招股书中,Arm提及47次“计算(computing)”和45次“人工智能(AI)”,开始了对下一代芯片科技的逐浪。
Arm等待的时机,正是AI这股东风。
为了发行IPO,Arm强调了它对下一个科技时代的前瞻性,即人工智能。“CPU在AI系统中十分关键,因其或全权负责AI工作负荷,或与GPU(图形处理器)、NPU(神经处理器)搭配运行AI。”招股书中写道。
2023年开始,生成式人工智能成为科技基建的焦点。Arm则强调称:“大语言模型、生成式AI和自动驾驶都需要低功耗的算法。”该公司承诺,在最新的ISA、CPU、GPU产品中,将提供围绕AI和机器学习的功能。
有关CPU在人工智能中的作用,芯谋研究分析师邹宗君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作了进一步解释。他表示:“如果模拟人的思维和智能行为,CPU擅长步骤和数据复杂的计算,而GPU擅长大量数据并行的简单计算。”因此他指出:“Arm的架构目前主要用在CPU上,目前在管理数据处理和传输功能方面起着辅助作用。”这说明CPU在未来的人工智能中还有待继续提升其贡献力。
人工智能给了Arm一个支点,它想撬动更大的地球。基于上述市场目标,Arm宣称,预计他们在2025年的“总潜在市场”将达到2466亿美元。在2022年,潜在市场中48.9%的价值由基于Arm的芯片设计所创造,而Arm则向芯片设计商收取1.7%的授权费用。“芯片设计的成本及复杂度还将上升,我们的贡献度将继续提高。”Arm称。
无论从上市估值还是募资规模的角度,Arm被认为2023年全球规模最大的一笔IPO。
2023.9.15
美国IPO首日,Arm开盘上涨10%,报56.10美元,盘中一度涨幅达到约30%。
截至收盘,Arm股价上涨24.69%,报63.59美元,以收盘价计算,市值为652.48亿美元.
2021财年-2023财年,
Arm年收入分别为20.27亿美元、27.03亿美元和26.79亿美元;
净利润分别为3.88亿美元、5.49亿美元、5.24亿美元。
发表回复